热门资讯

泉州市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方案(更新)

发布时间:2023-04-15 00:17:03

内容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汇:泉州市疫情防控措施,泉州市防疫具体措施,泉州市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方案(更新)

内容简介

泉州市贯彻国家20条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方案【更新于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一、具体措施在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家20条优化措施基础上,总结我市行之有效防控做法,按照科学防、早发现、快处置、强保障要求,细化完善我市具体措施。(一)优化入境人员健

泉州市贯彻国家20条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方案【更新于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

一、具体措施

在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家20条优化措施基础上,总结我市行之有效防控做法,按照科学防、早发现、快处置、强保障要求,细化完善我市具体措施。

(一)优化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1.对入境人员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落实,不再列出)

2.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在35至40之间的入境人员要予以进一步甄别,24小时后再完成1次核酸检测,如Ct值小于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Ct值大于等于35.一般为既往感染,落实居家隔离“3天2检”、赋红码、不外出。(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对在省内口岸解除隔离后目的地为我市的,由我市驻口岸工作专班通知居住地所在所在县(市、区)安排专车“点对点”转运回居住地实施3天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实施集中隔离。(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

4.对省外入境解除集中隔离后,返回我市实施居家隔离的,抵达我市后,由目的地所在县(市、区)防控疫情指挥部安排专车,“点对点”将其接回所在社区(村居)实施居家隔离,隔离期间赋红码,不得外出。(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5.对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要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按照“一事一策”原则,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落实入境口岸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之间的“点对点”转运,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定期核酸检测,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杜绝“破环”。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用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入境人员返程后,对所有在泉期间接触的物品、环境均进行一次终末消毒,并开展消毒效果评价,保证消毒质量。(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优化风险人员管理措施

6.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的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责任单位:市“三公(工)一大”机制,市交通检疫组,市数字办,通信发展管理办)

7.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5天居家自主健康监测,在“落地检”后,第二天开始实行“3天3检”,第5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自主健康监测期间,不进入餐饮服务、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美容美发、洗浴、足浴、SPA、游艺厅、歌舞厅、KTV、网吧、酒吧、剧本杀、密室逃脱、健身房、游泳馆、棋牌室等公共场所,不聚餐、不聚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三公(工)一大”机制,市交通检疫组,市数字办,通信发展管理办)

8.对密切接触者,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数字办)

9.要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参照《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要求,快速、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对人员较为密集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确保不漏一人。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三公(工)一大”机制)

10.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实施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做好个人防护,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聚餐、不聚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数字办,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严格执行“落地检”措施

11.各地要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面向跨省流动及省内涉疫地区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做到“落地检”100%。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推动防控关口前移。(责任单位:市交通检疫组,市通管办,南昌铁路局漳州车务段泉州站、晋江站、惠安站,晋江机场)

12.旅行社等要组织跨省旅游包车人员在高速公路出口处、服务区落实“落地检”,引导游客每到一地,主动就近核酸检测,进行跨县域出行时,提倡旅客进行“落地检”。(责任单位:市交通检疫组,市文旅局) 13.民航、铁路、道路、水路客运企业要及时推送前1天省外旅客入泉人数,交通场站所在地指挥部要提前预判并做好“落地检”准备,防止出现入泉旅客短时间大幅增长时,因核酸检测能力不足导致拥堵的情况。(责任单位:市交通检疫组,市文旅局)

13.民航、铁路、道路、水路客运企业要及时推送前1天省外旅客入泉人数,交通场站所在地指挥部要提前预判并做好“落地检”准备,防止出现入泉旅客短时间大幅增长时,因核酸检测能力不足导致拥堵的情况。(责任单位:市交通检疫组,市通信管理办,南昌铁路局漳州车务段泉州站、晋江站、惠安站,晋江机场)

14.发挥宾馆酒店和旅游景区在防范疫情传播中作用,积极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商务局) (四)做好入(返)泉人员跟踪管理

15.根据全国疫情发展形势和风险大小,进一步优化入(返)泉人员分类管理:

(1)所有入(返)泉人员须提前通过“来泉登记”或向目的地社区(村居)、用人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备,落实好我市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未提前报备的,须在抵泉后3小时内进行补录报备。(责任单位:市数字办)

(2)省外及省内涉疫地区入(返)泉人员由社区(村居)和单位(或所住宾馆)督促开展5天居家自主健康监测,在“落地检”后,第二天开始实行“3天3检”,第5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自主健康监测期间,不进入餐饮服务、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美容美发、洗浴、足浴、SPA、游艺厅、歌舞厅、KTV、网吧、酒吧、剧本杀、密室逃脱、健身房、游泳馆、棋牌室等公共场所,不聚餐、不聚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三公(工)一大”机制)

(3)省内其他地区入(返)泉人员在“落地检”后,第二天开始实行“3天3检”,提倡入(返)泉满5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落地检”阴性结果出来前,提倡严格居家或居店,不进入公共场所,不聚餐、不聚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三公(工)一大”机制)

16.各地要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属地责任,强化社区(村居)网格化管理,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及时排查“三公一大”专班推送的人员定位、去向以及健康状况,做到“六快”(快推送、快排查、快管控、快研判、快对接、快处置)、“四清”(人数清、人头清、位置清、管控情况清)、“日推日清”;强化个人健康申报,入(返)泉人员要在24小时内向所在社区(村居)进行报备;社区(村居)要加强主动排查,对外来新进人员要督促其及时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管理措施。(责任单位:市“三公(工)一大”机制)

(五)落实集中隔离等分类管控措施

17.严格集中隔离管理。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严格落实集中隔离点“一人一间”、不外出不串门、错峰取餐等措施。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避免隔离人员之间的相互接触。出现阳性感染者时要严格做细场内流调,对有暴露的隔离人员按规定延长隔离期限。加强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严防出现“假阴性”。严格落实工作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每日健康监测、定期核酸检测、个人规范防护、闭环管理等措施,严防“破环”行为,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和疫情外溢。(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18.严格居家隔离管理。居家隔离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做到单独居住或单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其他同居住人员接触。居家隔离期间赋红码管理,本人及共同居住人员一同实施居家隔离。严格落实“足不出房、上门服务”,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生活保障等工作。居家隔离期间可采取有效的、可追溯的技术防范措施,确保隔离效果。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隔离。所在社区(村居)要加强监管,对屡次提醒仍不落实居家隔离和核酸检测要求的居家隔离对象,要及时报告所在县(市、区)防控疫情指挥部,转为集中隔离。

19.严格居家健康监测管理。居家健康监测要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尽量保持相对独立,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用餐时提倡分餐制。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管理,非必要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街道(乡镇)、社区(村居)要组织专人负责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管理,明确职责,定期报告管理情况。

20.实行上述分类管控的人员,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同时在管理期满且核酸检测阴性后及时转码。(责任单位:市“三公一大”机制,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数字办)

(六)提升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敏感性

21.充分发挥核酸检测作用。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经营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市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国庆假期及前后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泉防控指办〔2022〕315号)中重点人群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督促本行业重点人群规范落实核酸检测,在首次检测全覆盖,新进人员随进随检的基础上,确保“早发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适时抽检”。鼓励其他人群“愿检尽检”,每72小时检测1次。本县域发生疫情后,可适当调整检测频次。(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各行业主管部门)

2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加快构建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一体化监测预警平台,逐步接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行业关键信息,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处理、风险研判预测、应急处置响应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机制,融合发热门诊、基层诊疗、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健康码、重点人群职业信息、药品监测等多维数据,创新多点触发机制,实现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响应和高效调度处置。(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市场监管局、数字办)

23.充分发挥哨点监测作用。严格落实医疗卫生机构首诊负责和预检分诊制度,强化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和新冠肺炎早期识别能力。加强零售药店“两抗一退”、止咳等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监测,对购买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及时报告。加强网上购药平台监管,通过大数据技术比对用药人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等健康信息,发挥哨点功能。(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场监管局、数字办)

24.充分发挥群防群控作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引导公众强化第一健康责任人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保持安全距离,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单位:市舆情宣传组)

(七)进一步做好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25.强化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酒吧、KTV、夜总会、桑拿按摩等娱乐场所“扫码测温入场、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及行程码”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入驻各类酒店、宾馆、民宿等住宿场所及进入旅游景区,均须持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加强各级养老机构、精神病医院、儿童福利院、监所等重点单位疫情防控,积极稳妥做好相关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应急保障。严格规范定点医院、红黄码医院、集中隔离场所的院感管理,严防交叉感染和疫情传播。(责任单位:市密闭场所工作专班,各行业主管部门)

26.强化特殊场所防疫管理。做好养老机构、福利院、监所、监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场所风险防范。落实人员进出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重点防控输入性疫情和内部疾病传播。发生本地疫情期间,上述场所可实施封闭管理、视频探访等措施。(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27.强化学校疫情防控。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两案九制”,抓紧抓实师生员工健康管理、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复课证明查验、健康教育、通风消毒等校园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教室、食堂、宿舍、体育馆等重点场所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食堂环境监测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发生本土疫情,要强化校地联防联控,落实属地处级领导挂钩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制度,根据风险研判,高等学校可采取封闭管理,减少聚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可停止线下授课。(责任单位:市学校组)

28.强化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进一步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员工日常健康管理,严格员工出入管理和作业车间防护,减少员工聚集,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员参与应对疫情防控,强化防控物资储备保障。推动无疫园区、无疫企业创建,加大对企业指导帮扶,围绕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疫情对企业运行的冲击,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发生疫情后,大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可采取弹性工作制,重大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可采取封闭管理,减少非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数量等措施。全力保障物流畅通,加快完善白名单制度。(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29.严格落实交通场站疫情防控。“交通运输企业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运输组织保障,严格按规定做好旅客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措施,严格控制交通工具载客率。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采样时间为准)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对发生本土疫情的区域,属地要根据风险研判结果,规范开展必要的临时交通管控措施,不得随意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阻断交通等过度管控。(责任单位:市交通检疫组,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南昌铁路局漳州车务段泉州站、晋江站、惠安站,晋江机场)

(八)规范核酸检测工作

30.本地发生疫情后,加强分析研判,合理确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科学组织核酸检测工作,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仅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1.各地要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根据采样需求,科学设置核酸采样点,及时对外公布,方便群众就近进行采样检测。加强核酸检测“采、送、检、报”环节监测,强化核酸检测质量控制,落实核酸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持续开展核酸采样人员培训和考核。(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2.强化日常监督,依托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等部门,组织专家采取飞行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检测质量持续改进。强化对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督导检查。对检测结果质量问题突出的机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九)规范风险区域划定与管理

33.发生本土疫情后,依据流调溯源和分析研判情况,将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但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离开低风险区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局、资源规划局、交通运输局、数字办,市通信发展管理办)

34.原则上要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后5小时内,由市级或县级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确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公布,第一时间采取管控措施,防范风险人员外溢。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局、资源规划局、交通运输局、数字办,市通信发展管理办)

35.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组建群众生活就医保障工作专班,切实保障群众生活和就医基本需求。建立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直通热线,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实际困难,用真心暖人心,以温情抗疫情。(责任单位:市物资保障组)

(十)加强应对疫情能力建设

36.完善指挥体系分级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市级统筹指挥调度能力,发生疫情时,由市级统筹全市防控力量和资源,激活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实行扁平化管理。保持应急指挥体系激活状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干部在岗带班、专人值班值守制度,继续落实流调、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专业队伍24小时备勤要求,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责任单位:市指挥部各工作组、工作专班,市直各有关单位)

37.加强流调溯源能力建设。市级保持专家队1支、骨干队10支、备勤队10支、预备队6支,可直接下沉县(市、区)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各县(市、区)要根据市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调溯源工作机制的通知》(泉防控指办〔2022〕322号)要求,参照市级做法,整合加强卫健(疾控)、、大数据、通管、运营商等单位力量,组建县级流调溯源工作专班,配齐配强队伍,建立联络员机制,骨干队伍实行常态化24小时集中办公值守,确保工作专班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及时处置应急事件、承接市级流调溯源工作专班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与市级进行无缝对接。(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三公一大”机制,市教育局、统计局、审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38.加强医疗救治工作。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要求, 坚持“四集中”原则,落实专家会诊机制,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做好重症救治。坚持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诊疗,在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同时,做好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9.加快医疗资源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儿童专科医院要设立发热门诊;市级要加强全市统筹,由三级综合医院成建制接管,增加亚(准)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床位储备数量,定点医院ICU床位不低于床位总数的10%,同时设置可转换ICU床位,亚(准)定点医院按照总床位数的10%设置监护床位。(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40.加强高风险区物资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加强重点保供企业队伍建设,发挥城市副食品基地作用,做好主要生活必需品商业储备;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责任单位:市物资保障组)

(十一)有序做好滞留省外人员接返

41.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外地滞留人员疏解工作要求,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在严防外部疫情输入前提下,按照应收尽收要求,分类施策、安全有序做好滞留人员接返工作。滞留人员到达我市后,进行一次“落地检”,由所在县(市、区)防控疫情指挥部根据国家有关工作要求,严格查验返程人员健康码、核酸检测证明以及出发地开具的相关证明,符合离开出发地标准的,所在县(市、区)防控疫情指挥部“点对点”接回,按国家统一部署要求落实健康管理,期间共同居住人员一并纳入管理。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严格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落实相关健康管理。(责任单位:市交通检疫组)

本文由入驻酷易搜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酷易搜网立场。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uyisokefu@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